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身边做金融的朋友,都不会教孩子存钱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2-11-16
文 | 黛西

1


咱们小时候,长辈都会语重心长地教育,钱一定要存着。

怕你存不住,他们还会帮你存。
别说长辈了,我队友看到我开始给饼饼零花钱,第一反应就是,买个不容易打开的存钱罐。
为什么?
因为,不容易打开=更容易存住。
哈哈哈,刚好我上周和ex同事云聚会,几个人都是张口闭口“一百万以下的小波动我不在乎”的金融民工,家里又都有娃,难免就聊到金融和养娃的交叉学科——财商教育。
同事的娃都比饼饼大,有的上小学,有的上高中,有的已经上大学了。
虽然聊起财商教育关注的重点不一样,但我们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不会教孩子存钱。


2


从今年开始,德国大多数银行开始收储蓄负利率,比如我的银行账户,超过5万欧的部分,银行每年收取0.5%的利息。

国内的银行虽然不至于这么明目张胆地抢劫,但即便生活在国内,我一样不会给娃灌输“存钱”的概念。
存钱利息就像迷魂汤,它让你心甘情愿一月月把工资存进去,账面看似一直在涨,但你别忘了还有一个东西叫通货膨胀。
中国统计局算的通货膨胀率,用的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算出每年物价大约涨2.5%左右,也就是每年通货膨胀率是2.5%左右。
但这个官方算法比较保守,根据国际通用的算法,真实通胀率=M2增速-GDP增速,其中M2增速可以简单理解为印钞速度。
有经济学家套这个公式算过,我照搬个结果:
近二十年里,中国的(M2增速-GDP增速)累计涨幅为241.81%,折算成年化增长为6.3%。

也就是说,你的投资收益率需要每年在6.3%以上,才能跑赢真实通胀。

而钱存在银行,活期的储蓄利率是0.3%,一年的定期储蓄利率是1%多,两年的定期储蓄利率是2%多,三年的储蓄利率是3%多,怎么都不可能跑赢通胀。
基本上,存钱=坐等钱缩水。
当然了,"缩水“只是对你来说的,银行不会坐等钱缩水。
银行做的事,无非就是给存钱的人低利息,然后反手高利息贷给需要钱的人(存贷差),或者用储户存的钱生出更多钱(投资)。
虽然你银行卡里的钱看似一直待在你的卡里,其实它们忙着呢,要么帮别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要么给别人带来更多的财富。
总之就是,用你的钱,创造别人的生活。
是不是很冤?

3


饼饼4岁多,和她聊“投资”和“钱生钱”为时过早,尽管如此,我也不打算教她“存钱”,而是鼓励她体会“花钱的快乐”。

不是说我会由着她败家啊,你听我慢慢说。
娃只有通过“花钱”才能真正认识钱的作用,“存钱”达不到这个目的。
和你们说个真实的例子,你就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前几天,饼饼的小姐妹S邀请我们放学去她家玩,一起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孩A。
S从抽屉里神秘地拿了个东西,藏着掖着,溜进了卧室。
A从桌上拿了一把做手工的剪刀,坏笑着溜进卧室。
我刚想从门缝里偷看,饼饼就一脸奸笑走过来,“砰”地从里面关上了卧室门。
过了一会,饼饼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张10欧钞票。
她说,说这是S送我的。
我大受震撼,赶紧推开卧室门,中止了这场黑幕交易。
问了个究竟,原来S和A准备把这张10欧钞票剪了,被饼饼拦下了。
饼饼说,我喜欢这个,可以送给我吗?
S欣然接受。
而那张10欧钞票,就是S之前神神秘秘从抽屉里拿出来的东西,那是她的零花钱。
我问S妈妈,S怎么有这么大额的零花钱啊?
她妈妈说,是奶奶给的,奶奶上上周末来看S,大手一挥,给了她5欧零花钱。
上周奶奶又来,发现那5欧还在,甚是欣慰,又给了她一张10欧的。
德国老人和中国老人一样,爱存钱,过日子,给孙女的“财富指导”就两个字:存着。
S倒是真的“存”住了钱,但她不知道存它干什么用,于是准备把它剪了做手工,哈哈哈。
S已经四岁半了,按说这个年纪在“理论”上肯定知道钱可以用来买东西的。
但奶奶给她零花钱,不让她买东西,一直鼓励她“存着”,对她来说,她对钱的认知其实是“割裂”的,于是做出了用剪刀就把钱剪了或送给别人的壮举。
你给娃读再多财商绘本,讲钱是干什么的,为什么需要钱,都不如让他们“沉浸式”体验花钱的过程。

4


只有体验了“花钱的快乐”,才能真正理解“存钱的意义”。

哎哎哎?你刚不是说不教娃存钱吗?怎么现在又存钱了?自相矛盾啊!
我前面说的是”不教存钱“,重点是“不教”,而当然不是说娃就应该有多少花多少,口袋里不留一分钱。
饼饼在花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事儿,就是我每周给她的那点儿零花钱,根本不够她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积攒才能买得起。
每周一块钱,我想买一个5块钱的东西,我就要存上5周,这个过程不就是在体验“存钱”吗?
存钱不是我”教”出来的,是她自己需要,她自己想存,她有内驱力,她知道做这件的意义。

这就和做其他事一样,当你有内在驱动去做一个事,你就会去真正铁了心去执行。
但如果反过来,我天天在你耳朵旁边念叨,要存钱,要存钱,孩子可能也会听,但他们的动力不足,就可能产生“报复式消费”的心态,或者有逆反心理,你让我存,我偏不存,你不让我花,偷偷背着你
除了这些比较实际的意义,“花钱”的过程,其实也是给娃建立经济学思维。
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我之前在文章里写过,就是说你为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放弃另一件事,那么另一件事情就是你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
比如你嫁给了吴彦祖,彭于晏再向你求婚,你就只好拒绝了,那么嫁给吴彦祖的机会成本就是嫁彭于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说的就是机会成本的道理,即便这顿午餐没让你花钞票,它也是有“成本”的,因为你一定为了来吃这顿饭放弃了其他事(比如谈成一个亿的小买卖)。
饼饼决定用零花钱买一样东西的时候,我就会提醒她,这笔钱用来买A,那就暂时没法买B了。(B是A的机会成本)
我不用和她解释什么“机会成本”,时间长了她会自己感受到:
钱是有限的资源,买东西就是在给有限资源做配置,想把它配置好,就需要做大量的取舍和优先级管理。
她会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想要A,是不是更想要B,还是说A和B其实都没那么想要,宁愿再多攒几周钱买C。
不过注意啊,这个抉择是由娃做的,最终到底买A还是买B,是娃的自由。
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ta不同的选项,以及每个选择的后果,然后把选择权利交给ta。

5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让娃存住钱,赚到钱,这才叫财商启蒙教育。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没有体会过“花钱的快乐”,不可能产生“投资意识”。

就像你教娃“分享”之前,必须先让人家体会“拥有”的快乐。
先体会了钱的“基本用途”(花钱),他才能思考钱除了“花”还能干什么。
除了投资和练摊,钱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钱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但一些生活状况很差的人没有钱,需要我们的帮助。
每年圣诞节,我们楼下超市就会开辟一个区域,专门放袋子,里面有很多食物,顾客花5欧成本价就可以“认购”一袋,然后超市会把它们捐赠给穷人。

我今年带饼饼“认购”了一袋,给她解释我们在干什么,并且告诉她,收到食物的人一定会很高兴。
饼饼说她也很高兴,太高兴了,然后原地跳。(平时只有吃巧克力才会开心成这样。
我一点都不惊讶她的反应,给予本来就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这也是财商教育的一部分。
所有的“高尚”,都是建立在“庸俗”的基础上,让娃体会“花钱的快乐”,才是财商启蒙的正事儿。
姐妹们,今天就说到这了。
财商教育的话题如果你们爱看,以后我再多写写,快给你们的宝藏博主点赞“在看”转发一条龙。
周一快乐!
黛西

近期精彩文章

这个思维,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值钱

硬盘里,装着我最快乐和最落魄的十年

黛西专辑精选

01 卧底德国幼儿园    02 亲子共读和童书
03 玩具与桌游选择    04 家里蹲陪玩秘籍
05 孩子心里怎么想    07 养育小事与大事
07 金融女聊点财商    08 宇宙最端正启蒙
09 和你一起变更好    10 这是真实的德国
11 天秤女的收纳术    12 如果你想认识我
“在看”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